李剛正在進行家具制作。
家具制作在我國歷史悠久。明朝,鄭和下西洋時帶回各種硬木木板,由木匠制作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具,后發現最好的是中國的紫檀和海南的黃花梨。根據產地不同,逐漸形成了“京作”“蘇作”“廣作”等技術流派。
大城縣自古就是出名木匠的地方。明清時期,有大量的大城木匠在宮廷里從事家具制作,是“京作”紅木家具制作的代表性群體。隨著清朝的消逝,大量宮廷木匠回到了老家,就這樣將“京作”紅木家具制作技藝帶回了大城,形成了大城紅木家具制作風格和特色。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大城縣涌現出了大量的木工作坊和紅木家具廠,由此奠定了我國“京作紅木家具之鄉”的位置。
至今,大城縣已發展成我國北方明清仿古紅木家具的集散地。在這塊土地上,也涌現出了很多手藝高超的木匠,李剛就是其中之一。
現年39歲的李剛是大城紅木古典家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中學畢業后,拜村里一位老木匠為師,從家具設計到一鑿一鋸學習傳統木匠手藝,光傳統卯榫結構就掌握了30余種。
走進大城縣小李莊村,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的庭院,就是李剛創辦的唐谷紅木家具有限公司。展廳內,禪凳、畫案、香幾、頂箱柜、提盒……一件件經過精雕細琢的仿古家具整齊排列,作品造型與硬木的紋理、質地匹配得恰到好處,相映成輝。
“從選料、刨平、開榫鑿眼到起線打圓、認榫、雕刻,從一方原木變成床榻、八仙桌,需要用到鼻尖刨、碗底線刨、鏟刨等幾十種工具。制作者須熟知各類木材特性,精通擅用一整套木工工具。而要成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至少要花十幾年。”李剛介紹。
李剛所傳承的京作古典家具,采用原汁原味明清宮廷技法工藝制作,更顯雍容華貴、厚重大氣,是明清家具文化的綜合體現。李剛代表作品《紫檀滿雕云龍大畫案》曾在第三屆河北省特色文化產品博覽交易會工藝美術精品大賽中獲銅獎。
雕、鏤、刻、鑿……走進車間,一張木雕操作臺前,木塊在李剛掌下生花,一刀一刻,手指力度或深或淺,木屑上下翻飛。李剛制作的紅木古典家具,在結構方面不用釘、不靠膠,以榫卯斗合方式組成一體。“一件集材美、造型雅、結構考究、工藝精湛于一體的紅木古典家具,不僅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雋永的鑒賞生命力,還可以流傳久遠,讓人們得到藝術熏陶和美的享受。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包含著大智慧。”李剛說。
多年來,李剛時時刻刻都在告誡自己,做紅木家具一定要精益求精,做經得起檢驗﹑值得收藏的傳世精品,無愧于“匠心”這兩個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