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提到海爾大家都不陌生,海爾冰箱、海爾空調、海爾微波爐等一系列海爾產品在我們的生活中屢見不鮮。作為一個中國的國民大企業,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并不少,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砸冰箱”事件。
海爾公司原名青島日用電器廠,當時這是一家銷售者早已無力回天的國營企業,主營生產名為“白鶴”的洗衣機,銷量慘淡,一度瀕臨破產。張瑞敏初次到任,便發現工廠環境糟糕,臭氣熏天,僅有一條爛泥路,每逢下雨天這條爛泥路更是讓工人們行走艱難。員工也非常的散漫,遲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飯。于是張瑞敏便意識到整頓廠風廠紀的重要性。不到兩天,便出臺了“不準在車間隨地大小便”“不準遲到早退”“不準在工作時間喝酒”等多條規章制度。一名員工不把他的話放在心上,視規章制度為空氣,于是張瑞敏便殺雞儆猴,從此車間里再無一人敢造次。之后他便調整經營策略,意識到生產洗衣機這條路走不通,便轉型生產電冰箱,并改名為“青島電冰箱總廠”。
有一天,一位朋友來廠里購買冰箱,挑了很久,才勉強找到一臺符合心意的。張瑞敏便下令將工廠中所有的冰箱進行全方位檢查,最后發現有76臺冰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這時有工人建議,不如將這些有缺陷的冰箱便宜點賣給工人們,一來不會造成太大損失,二來也方便工人們使用。可張瑞敏發話:“我要是允許把這76臺冰箱賣了,就等于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臺這樣的冰箱”。緊接著,張瑞敏便下令砸掉所有有缺陷的冰箱,見工人們都紛紛不肯,他就帶頭掄起錘子砸下了第一錘。在那個年代,冰箱是非常珍貴的,工人們十分不舍,家里能有一臺冰箱也是非常稀有的事情,更何況現在還要讓他們砸掉自己親手生產的冰箱,砸掉自己兩個月的工資,很多工人們都流下了眼淚。但是張瑞敏并沒有因此而心軟,反而語氣堅定地說“過去大家沒有質量意識,所以出了這起質量事故,這是我的責任。這次我的工資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后再出現質量問題就是你們的責任,誰出質量問題就扣誰的工資。”這便是有名的“砸冰箱”事件。
正是因為這次事件,工人們才意識到質量的重要性,在工作的時候更加兢兢業業,之后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很少出現缺陷。一年之后,在張瑞敏的帶領下,該廠的產品在全國評比中榮獲國家金獎,這也是電冰箱行業取得的第一枚質量金牌。張瑞敏真的讓這個廠起死回生了!也讓電冰箱行業繁榮昌盛了起來!
彼時,青島電冰箱總廠已更名為青島琴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海爾”二字來自合作伙伴德國利勃海爾。多年后,問及砸冰箱的緣由,張瑞敏是這樣說的“1984年我到西德考察,當地產品精湛的工藝給了我極大的沖擊,我問自己,我們中國人并不比德國人笨,難道我們就不能做得和他們一樣嗎?”之后張瑞敏便成功與利勃海爾合作并引進德國的先進技術。直到今天,海爾集團仍然是很多行業的標桿。
讓青島日用電器廠成功逆襲為海爾集團的其實并不只是張瑞敏一人,而應該是整個中華民族。
正是考察的經歷,讓張瑞敏的民族意識覺醒。她通過一己之力,將這種民族意識傳遞給更多人,最后大家齊心協力,一起打贏了這場勝率微乎其微的仗!中國人并不比德國人笨,他們可以,我們一樣也可以!因為這片中國的土壤,孕育的都是龍的子子孫孫,只要他們給我們一個契機,我們便能借此創造奇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