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縣——四貢木業有限公司核桃木明清仿古家具“晉作”典范
山西式樣的家具,行話曰“晉作”。它與蘇作、京作、廣作合為中國家具的四大流派。晉作家具成派于清,體量朋碩、沉穆勁挺、框厚板實、大邊堅梆為之特色。其用料手面闊大,以當地所產核桃木為主,榆樺松杉輔之。
晉作古典家具歷史源遠流長,現在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從宋元時期開始,山西的家具風格業已形成了一定的形式,其代表品牌有圈椅、炕桌和雕花家具等;傳統工匠行當選材中有“南花梨、北核桃”的說法。而且清代以后的山西匠人特別講究制作家具的榫卯結構與使用壽命,民間有云“好門能用四十年,好柜能放三百年;活動桌椅不好做,硬木還得卯鞘嚴。”
中國古典家具特征是在家具行業的互相比較、互相模仿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而發展產生的。總體上講,晉作古典家具“源于宋元風格的建筑基調,含有京都風格的大氣,崇尚蘇州雕刻的剛柔兼濟,表現晉作的地方‘闊氣’特征”。 再者,晉作家具秀麗典雅,粗闊中蘊藏著細膩,技術上延續了明代家具藝術的造型,創建了清代家具的線型裝飾尺度,完善了清代家具的精雕細作文化。山西的建筑、氣候、人文生活環境適宜家具長期使用,其質量與技術足以延長壽命。
晉作家具木材在選材下料中俗語有“三分下料七分做”,即下料技藝有三分之一的匠心,必須有木材知識文化的運用。設計畫線俗語傳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即畫線有規范的標準。備好材料后,又出現“三分畫線七分做”的俗語。這指的又是木結構設計和細加工的畫線,畫線設計有三分內容作為整個工藝制作的設計與操作保證,才能制作好家具。鋸、刨、鑿、刻必須按著畫線實施各項技藝,鋸有使用的規范方式;刨有技藝的操作功底;鑿有“月牙鑿”形狀才能鑿好方正的眼;刻有深淺浮雕和鏤空雕刻的“紋地刀工”。木結構組合過程中“一看周正二看面”。組合光潔中要求“木匠不留線,留線一大片”。為了保證光滑,圓有線刨的專用工具,鑲板有刨槽的專用工具。油漆技藝另當別論。
晉作古典家具文化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逐漸發展而完善。在唐、宋、元時期完善了家具的各種造型和尺度,明清兩代興盛,達到了中國古家具品牌的輝煌和鼎盛時期。這種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工藝,形成了中國特有的一種家具文化之美。另一方面,古家具雕刻的裝飾圖紋,與地區地方的特點相適宜、與家庭的經濟生活條件相適宜、與滿足人們的需求與喜好相適宜,有的家具形制還記載著生活中各種祥瑞的藝術圖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