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路面上竟然出現了彩色的混凝土?原來是新型道路養護材料!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羅湖管理局近年來通過試點建設養護驛站、推廣應用道路養護新工藝,以及開展道路品質提升等措施,切實提升轄區道路養護水平,全力打造深圳養護新形象,為市民打造更好的出行環境。5 月 12 日,深晚記者現場探訪羅湖試點的道路養護新材料新工藝,以及 5 處養護驛站,感受羅湖道路養護的新變化。
試點建設 5 處"養護驛站"
今年以來,為打造一批品質高端、設施健全的養護驛站,為市民提供便民服務,羅湖管理局對橋下空間資源進行了整合,制訂了首批 5 處養護驛站的建設計劃。分別位于翠竹與東門街道、南湖與桂園街道、清水河與筍崗街道、東湖與東曉街道和蓮塘與黃貝街道。目前,已率先在文錦北路與田貝四路交匯處試點建設養護驛站,同時利用紅崗東人行天橋西南角橋下原有空間改造完成第二個養護驛站。
養護驛站配置了諸多便民利民的設施,著力為市民提供最大程度的公益服務,養護驛站的配置包括:免費手機充電、共享充電寶、雨傘、應急藥箱、交通導行圖、洗手臺、滅火器等,解決了市民的應急需要。除了基礎的便民服務,養護驛站還承擔著高效養護的職能,包括巡查班組考勤、臺賬整理、教育宣貫、應急值班、應急物資臨時儲備等多種功能,充分發揮交通設施管養服務街道的直接作用。
推廣新材料新工藝,提升道路品質
除了設置養護驛站,羅湖管理局還試點將新型材料應用到養護工程中,新型材料應用效果理想,達到預期標準。包括文錦北路的彩色現澆混凝土人行道和筍崗橋彩色透水混凝土公交站。
為了提高人行道整體品質效果,羅湖管理局組織養護單位采用彩色現澆混凝土對文錦北路人行道進行維修提升。文錦北路人行道開挖 200 米,寬 5 米,深 30 公分,施工總面積約 403.57 平方米。
▲文錦北路彩色現澆混凝土人行道。
新型工藝首先要鋪設碎石墊層 10 公分,布置間距 20 公分的 12 毫米螺紋鋼,增加抗壓性。然后澆筑 20 公分厚 C30 普通水泥混凝土并振搗,施工時控制澆筑面積分四段施工。收漿后立即撒彩色硬化劑,能夠全面提高路面耐久性,減輕后期保養壓力,最后通過拉毛和切縫的工藝,提升道路整體品質效果。
為了提高公交站臺使用耐久性,羅湖還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對筍崗橋瀝青路面公交站進行小修整治。筍崗橋公交站施工總面積 280 平方米,42 立方米。
▲筍崗橋彩色透水混凝土公交站。
小修首先銑刨路面十五公分,保留不透水混凝土墊層,然后鋪設透水管將水引流至雨水箅,再分兩層澆筑透水混凝土,第一層用平板打夯機夯實十公分,第二層五公分用鋁合金刮平,最后使用磨光機收面。整治后的筍崗橋公交站煥然一新,不僅達到了技術標準的要求,還有效提升了筍崗橋公交站的整體視覺景觀效果。
提升蓮塘片區 9 條道路品質
除此之外,羅湖管理局還對蓮塘片區的國威路、蓮塘路、仙湖路、聚寶路、聚寶支路、聚財路、蓮三路、粵港路和百世路等 9 條道路進行了提升,改善了片區道路面貌。
▲國威路人行道磚鋪裝現貌。
一方面,通過打通慢行系統,提升道路品質。在蓮塘街道辦的配合下,恢復市政紅線范圍內的慢行系統,推行智慧過街、限速、縮小轉彎半徑、路口做平等措施,完善標識指引系統和安全警示標識。對人行道道磚整體翻新、更換為新型陶瓷透水磚,圍繞軌道站點完善自行車道系統,增設風雨連廊,并對機動車道銑刨重新攤鋪瀝青,實現通行舒適。
另一方面,推進"多桿合一"、"多箱合一"。通過將舊路燈更換為統一樣式、預留搭載監控、標識標牌、信號燈等功能的路燈,拆除舊有桿件實現多桿合一。將道路上現有的箱體統一移動至綠化帶或道路邊緣位置并裝飾,實現多箱合一,大大提升了道路空間景觀環境。
深圳晚報記者 董玉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