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度的“蒸烤”
6月29日早上6點,碧口段機關院子里,小修隊已經開始“燒火”制作公路人的特殊“早餐”,木材引火、鼓風催熱、煤炭加溫瀝青混合料?!盀榱舜_保中午高溫鋪設瀝青混合料修補坑槽,我們從早上6點就得開始準備。因為溫度越高,混合料密實度越高,坑槽修補質量就越好,所以高溫好天氣,我們就要提前準備、搶抓時間修補坑槽。”碧口段小修作業隊馮隊長邊介紹邊擦拭因炭火蒸烤而初現的額頭“晨露”。一份37度的公路人“早餐”,便是隴南公路人一天忙碌的開始。
37度的“洋鎬”
測量劃線
8點15分,由碧口段機關管理人員、養護作業隊成員臨時組成的坑槽修補養護隊全體人員集結于國道212線K673 700處?!拔覀兘裉斓淖鳂I內容是修補麒麟寺隧道口四處坑槽,消除跳車隱患,施工風險較大,現場要規范布設養護作業區,交通引導員要有序引導過往車輛通行,所有作業人員要在作業區內作業,禁止跨區作業和區外作業?!备倍伍L趙李清對全體人員進行了作業前安全技術交底及分險告知,按照規范,結合地形,融合風險,布設養護作業區,設置交通引導員,各小組按照預先制定的施工方案,分工協作、依次推進。
切割邊框
由機關新進大學生組成的第一小組,首先用直尺和鉛筆繪出矩形病害區,再用切割機切出矩形邊框,“要瞄準作業線,找準切割點,把握好切割深度”,碧口段切割“大師”唐師向新進大學生講解到。然后人工深挖去除雜質,整理出作業面,“你們大多數都是第一次用洋鎬,一定要注意手握的角度和腳站立的位置,要會用巧勁”。退伍軍人張師兩腳分立、瞄準點位、手起鎬落、料起坑顯,“同時,要會避讓危險,保護好自己”。最后吹風機深度清理加人工精細清掃。“第一次這樣干活,看似簡單的操作,原來里面蘊含了這么多的技巧和經驗,以后要多向老同志們學習?!毙逻M職工小齊摸著發熱的洋鎬,深情地說道。對于剛入職的他們,一切都是新的,37度的洋鎬,便是他們走進公路、成為公路人的開始。
挖掘油皮
第一個作業面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第一小組轉移至下一病害點,第二小組迅速跟進對坑槽進行刷油,人工炒料,鋪灑混合料,再用小型平板夯夯實,最后再刷油封層。伴隨作業面逐步形成,修補工作跟進完工,截止上午12時,第二個坑槽修補完成。上午的預期工作任務順利完成,公路人返回駐地,進行簡短的午休。
37度的“情懷”
為了搶抓高溫有利時機,簡單吃過午餐后,公路人又急匆匆奔赴一線,對于37度的高溫,熱氣騰騰的油路,他們就是逆行者,他們向陽而行、向路而行。午后的公路,在驕陽的照射下,冒著熱氣,逼退了過往的司乘及路人,卻無法阻擋公路人奮進的步伐。
拌料準備
下午2點15分,公路人再次聚集在驕陽下,“今天最高氣溫37度”,司機魏師說到,對于老一代公路人,37度可能習以為常,可對于“新人”,37度,適合待在房間、吹著空調、刷著抖音,而今天的他們,卻沒有那么幸運,他們有的握著洋鎬上下挖掘油皮,有的推著斗車來回轉運廢料,有的捏著掃帚深入淺出清理作業面,高溫是一種考驗,高溫下作業更是一種考驗。第三個病害區,位于隧道口,臨近中廟鎮。“今天溫度高,小師傅,你們可以站在樹底下、陰涼處”一輛紅色川H車主降下車窗說道?!斑@兒下坡帶急彎,你們司機視線不好,制動距離長,我們得站在這兒,給你們提前告知引導,大太陽,也得堅守,安全第一”,交通指揮員楊輝一邊指揮車輛一邊解釋道。
油料攤鋪
下午4點,第三個坑槽修補完成,大家顧不上擦拭額頭滾動的汗水,來不及喝一口杯中醞釀已久的白開水,便收拾工具,清掃“戰場”,轉戰下一個作業區點?!按蠹倚菹⒁幌拢渣c西瓜,喝點水,歇一歇”,這是碧口段專門為養護人員準備的清涼“下午茶”,對于37度的高溫,40度的路面,一塊冰涼的西瓜,便是最好的慰藉。小伙子們蹲坐在路邊,拿起西瓜,汗水與汁水混合,疲憊與笑容交織,公路人最美的鏡頭,便是這沾滿泥土的雙手,一邊擦拭汗水,一邊啃著西瓜。
伴隨太陽逐漸西斜,作業任務也逐漸完成,“我們這是太陽不下山,養護工人不下班”,司機王師打趣到,也許,對于公路人,他們沒有“時間觀念”,他們心里只有“坑槽不過夜”,高溫,他們不懼,下班,他們無悔,這便是對公路的37度熱愛。因為這一種熱愛,才有了公路情懷,才匯聚成了隴南公路人精神,才有了大家便捷安全的交通環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