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玉清
今年母親去世三周年,忌日這天我回家去上墳,進屋的第一眼就看到了那套80年代的單人沙發,沙發套是紫羅蘭色的三合一布料,顏色一點沒變,還是那么平整干凈,那是母親和我一起縫制的,我就順手把包放到沙發扶手上,不由自主的說了句這沙發還這么新啊!我慢慢的坐在沙發上,用手輕輕撫摸著沙發,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傷感,同時使我想起了好多往事。
那是1980年我畢業分回本縣,經同學介紹認識了現在的老伴,并沒有太多了解,1981年我們就結婚了。記得當時對象兄弟姊妹多,家庭條件不好,也沒讓老家給買東西,我們自己找木匠打了兩件小家具,還是結婚后才付的錢。母親給我打了一個衣櫥和木箱做陪嫁,另外又做了六套被褥,這就是我結婚時的全部家當。對象單位有一間宿舍,我們用兩張單人床合起來,這還真是“名副其實”的雙人床。然后用舊磚壘了個煤球爐子,底下留個出口掏爐灰,晚上在爐子出口用罐頭瓶堵上,怕漏氣在罐頭瓶上包了幾層布,感覺還挺科學,這就是我們縣城的小家。
記得結婚那天是農歷十一月初八,初冬的氣溫寒冷,樹葉凋零,縣城離老家有二十多里土路,我們兩個一早從縣城騎自行車回老家。我換了一身新衣服,紫色上衣藏青色褲子,那也是第一次穿成衣衣服,對象穿了件新咖啡色褲子,舊學生藍迪卡上衣,袖口邊已經磨壞了,里邊套一件軍用棉襖,由于經濟條件差,對結婚也就是得過且過。婆家沒給我們準備結婚的房子,是用大哥家的房子做新房。當時農村人結婚都是從家里做飯請客,娶媳婦就圖個喜慶熱鬧,從自家院子里壘個大鍋頭,鍋底下燒著劈柴,熊熊燃燒的火苗發出噼里啪啦的響聲,鄉親們有說有笑忙里忙外。誰家要是娶媳婦鄉親們提前就聽說了,全村的大人孩子都興高采烈的去看新娘,鬧洞房,這與當時的經濟欠發達有很大關系,平時農村沒有什么娛樂活動,看娶媳婦也是一種生活樂趣。由于是土路騎自行車走的很慢,到家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了,進胡同就聽到大喇叭在唱豫劇《朝陽溝》,歡快的喇叭聲也是那個年代農村結婚的時尚形式。
我也和其他新娘一樣尷尬的度過了緊張的一天。結婚三天后,我們就搬到大哥家的一間小房子里,屋里臨時放了一張舊雙人床,聽說是原來姑奶奶用的。后來再也沒記得從那屋里住過,都是當天去當天回,尤其是過年要騎自行車連續跑好幾天。今年我還做過一個夢,夢到回老家了沒地方住,婆婆娘慌里慌張的笑著說沒事,我給你們收拾收拾這個屋,我看著她收拾的是一間小房子,里面放了好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后來醒了,回想剛結婚的時候就是這樣。我想回老家沒地方住,這事好像深深的印在腦子里。
結婚一年后,愛人單位建了家屬院,我們分到一間半房子,比原來多出半間房,里邊放個單人床,這樣方便好多。1983年添了兒子,母親給我們看孩子正好有個住處,心里挺知足。孩子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雖然每天忙的團團轉,但也其樂融融。當時住的家屬院是敞開的通院,我們就在院子里種些蔬菜,茄子、辣椒、西紅柿、黃瓜,那時種的蔬菜是純天然無公害,特別是黃瓜西紅柿,摘下來用手擦擦就吃,味道純正鮮美。
當時我們家就像趙本山小品里說的,只有一件家用電器“手電筒”。于是我們就做了存錢計劃,每個月定期存五塊錢,積攢著想買臺黑白電視機。后來發現有孩子需要做衣服,縫紉機才是最急需的,那時因為工資太低,舍不得給孩子買衣服,都是買布料自己做。因此就先買了一臺“英輪牌”的縫紉機,看著新縫紉機我如獲至寶,想做個縫紉機罩蓋住,防止不用的時候落灰。我就興致勃勃的買了塊白的確良布,按著縫紉機上面大小剪下來,用縫紉機學著做。結果真沒有想的那樣簡單,由于剛學蹬縫紉機老是倒轉斷線,針腳也走不直,就拆了再做,不行就再拆,最后我終于把縫紉機套做好了,周邊還加了精致的裙邊,自己感覺挺滿意,到現在保存的還是完好無損。母親給我們看了一年孩子,接下來又找了好幾個親戚幫忙才到年底。
1985年春節后剛上班,我們就把孩子送幼兒園了,當時孩子還不到兩周歲,因為長的個子高,說話又清楚,我就給幼兒園的老師說,孩子兩歲半能自理,年齡小了幼兒園不收。從上幼兒園幾乎一天不耽擱,刮風下雨也得送,因為沒人看孩子。我對象工作忙,晚上還經常加班,這樣我就包攬了家里的全部家務,包括接送孩子,后來竟然有朋友認為孩子爸爸是當兵不在家。記得那時去幼兒園的路是土路,每到下大雨到處是泥水,自行車都推不動,只好穿上靴子背孩子走著去幼兒園。中午我從來不休息,晚上12點前沒睡過覺,趕上孩子發燒我就一夜不睡,每天還得按時上班。由于精神緊張和超負荷運轉,在32歲的時候就得了高血壓和嚴重的乳腺增生。1985年我對象單位讓他參加成人高考,他就是命好,懶人有懶福,還真考上了德州黨校大專班,脫產學習兩年半,他是從來不管家里的事習慣了,高高興興的去德州上學了,家里就剩下我和孩子,我那時年輕能抗,從小在農村吃苦耐勞閑不住,也多虧我家孩子聽話,從來不叫我著急生氣。
后來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我們家終于買了一臺十四英寸,上海產“友誼牌”的黑白電視機,為了防灰塵污染,我和母親商量著再做個電視機罩,母親做針線活是把好手,她就先用紙比著電視機剪個樣,再按照紙樣裁剪布料,我用縫紉機加工,母親在罩前面繡上了電視機的牌子圖案,當時也真是下了一番工夫,感覺還挺不錯,可現在看早已落伍了。后來看到鄰居家打沙發,價格也不貴,因為沙發包的布沒法拆洗,為保護沙發還得做個套,做沙發套可不是個小工程,沙發又大而且拐彎又多,我幫著母親裁剪,為了美觀好看,在扶手兩側縫上加個縫筋,筋里是用布包上一根繩,這樣筋才能凸出來,母親先用手縫一圈固定好了,再讓我用縫紉機加工,這樣就一次成功,沙發套前面加上荷葉邊,布料是三合一布料,也不退色,真是美觀又實用。在文章開頭我回老家看到的就是這套沙發。后來我們家又買了“燕舞牌”的錄音機,我又認真的做了套罩上,三十多年過去了,縫紉機和錄音機依然是我心中的寶貝,因為它們記錄了我努力奮斗的生活經歷。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我的生活宗旨,在多少年里我很少給自己買衣服,常年穿單位發的工作服。兒子直到上高中還一直穿自己做的布鞋,我們家每天就是中午炒一次菜剩下晚上孩子吃,我們兩個吃咸菜,這也是從老家養成的習慣,現在才知道吃剩菜不好,以前也沒有這么多講究。有一次我在家說起以前過日子是多么節儉,兒子就說他從小就沒記得吃過排骨,聽了這話我心里很是內疚,想想還真是沒記得買過排骨,因為排骨比肉還貴肯定是舍不得買。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那些陳年舊事已經深深地埋在心里,有美好、也有心酸、我們雖說算不上成功之人,可作為農村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和黨的政策成為脫產干部已經很知足了。我想人只要充滿希望和不斷努力,永不放棄就會有收獲!現在閑暇之余,想想這些往事也是件很幸福的事!
作者:張玉清 夏津縣退休干部 愛好:唱歌 、運動 、讀書。
壹點號 有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