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主城區目前存在的趕場區域,承載了老一輩重慶人記憶的趕場,但也有不少問題,到底應該如何發展呢? 相關人員表示,趕場對主城區的環境衛生、城市管理帶來了影響和干擾,但根據存在即合理的原則,應該對于主城趕場進行引導和管理。
問題:影響環境衛生和城市管理
南岸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岸區的幾個主要趕場場所,都是歷史沿襲至今的,雖然經過多年的城市發展,這些地點都已身處市區,但是很多市民還是喜歡到這些地方去趕場。
“趕場的問題有很多,比如傳統集市普遍存在的“臟亂差”現象,不僅不利于集市規劃和管理,更嚴重的是干擾了市區正常生活、工作的秩序。特別是衛生問題,散集后現場往往一片狼藉,給城市衛生造成了嚴重影響。
重慶零售商品協會負責人表示,趕場受到商販歡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準入門檻低。趕場對游動商販沒有任何限制,準入門檻幾乎為零,只要愿意,都可以攜帶自己的商品參加。因而,商販不僅有附近的農民、小商人,基至還有附近居民——他們利用周邊零星荒地開荒種菜或者從其他途徑獲得農副產品來販賣。
由于門檻低,以次充好、短斤少兩等違法違規行為普遍存在,還會帶來商品質量無保障的問題,并且商品質量也是參差不齊。
對策:主城趕場應該引導和管理
重慶零售商品協會負責人介紹,雖然主城趕場給城市管理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存在即合理,相關管理部門不能一刀切,就地取締,而是應當尊重市場的選擇,遵循客觀規律,引導集市良性發展。
“比如完善基礎設施,開辟交易場所。”他說,主城區或街道可經采取另辟場所整體搬遷的方式,徹底解決對環境衛生和城市管理的影響和干擾。例如,2013年以前,每月逢五逢十是九龍坡區石橋鋪石新路趕場日,造成從石橋鋪格林醫院至八一建材市場沿線人行道、車行道被占用,當時聚攏了300余家商戶,人車爭道的現象十分突出。這個存在多年的集市,一度成為城市管理者的心頭大患。2013年,九龍坡區市政管理監察支隊把集市整體遷至渝州交易城,不僅問題得到了解決,也照顧了市民的趕場習慣。
他認為,對主城區的趕場要加強監督執法,開展衛生、質檢、物價等多部門執法,讓主城區的趕場在合法的范圍內運行。
趕場發展至今,特別是在大都市中,它滿足貿易需求的功能在不斷減弱,而其所承擔的傳統文化功能卻在不斷增強。在對貿易進行規范化的基礎上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內容和形式的轉型,結合地區特色資源打造地方色商品,提高交易質量和市場層次,促進多樣化、科學化發展。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實習生 韓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